中国九大镇国之宝是:1、金银器:太阳神鸟金饰;2、青器:西周利簋;3、石刻壁画:秦石鼓文;4、文献书简:《孙子兵法》竹简;5、书法:《平复帖》;6、绘画:《五牛图》;7、工艺品:真珠舍利宝幢;8、陶瓷:定窑孩儿枕;9、玉器:渎山大玉海。
石鼓文:
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圆顶平底、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十枚,高约2尺,径约3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718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故又称“猎碣”。唐代初出土于天兴三畴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三畴原),以后被迁入凤翔孔庙,故又名“陈仓十碣”、“雍邑刻石”。五代战乱,石鼓散于民间,至宋代几经周折,终又收齐,放置于凤翔学府。
宋徽宗素有金石之癖,尤其喜欢《石鼓》,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将其迁到忭京国学,用金符字嵌起来。后因宋金战争,复迁《石鼓》于临安(今杭州),金兵进入汴京后,见到石鼓以为是“奇物”,将其运回燕京(今北京)。此后,石鼓又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高宗为更好地保护原鼓,曾令人仿刻了十鼓,放置于辟雍(大学)。现仿鼓在北京国子监。其形状与刻字部位和原石鼓有不少差别。
抗日战争爆发,为防止国宝被日寇掠走,由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主持,将石鼓迁到江南,,1956年在北京故宫展出。原石现藏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杜甫(712-770)《李潮八分小篆歌》: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
陈仓石鼓久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
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
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盤拿肉屈强。
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
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诗中有“陈仓石鼓久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句,是文人对石鼓发现地最早的看法。
此後,德宗时韦应物(737-792)写了一首《石鼓歌》:
周宣大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
石如鼓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藓涩。
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扫白黑分。
忽开满卷不可识,惊潜动蛰走纭纭。
喘息逶迤相糺错,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
一书遗此天地间,精意长存世冥寞。
秦家祖龙还刻石,碣石之罘李斯迹。
世人好古犹法传,持来比此殊悬隔。
诗的开头“周宣大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便提出对石鼓之产生年代与制作原因的看法。将张怀瓘之“盖讽宣王畋猎”说,改为了大猎“刻石表功”说。开创了“周宣大猎刻石表功说”之观点,也开创了後世以《石鼓歌》的形式咏颂石鼓之先河。自唐以後各代多受其影响,不少著名诗人和学者均有赞颂石鼓的“诗”或“歌”留传於世。
韩愈(768-824)也写了一首《石鼓歌》: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候剑佩鸣相磨。
蒐於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科。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鼉。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予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徵,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贴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於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辨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於此,鸣呼吾意其蹉跎。”
韩愈此诗具有重要的史料与文学价值,选入了《唐诗三百首》。诗中有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韩愈完全接受了韦诗之观点;②韩愈曾研读过石鼓文,但遇到篆文与剥蚀不清等之困难,未再对石鼓诗进行深入研究;③安史之乱後,石鼓能再现於世,是得其友人帮助寻找、挖掘後才运回凤翔的;④韩愈曾向朝廷举荐过石鼓,但未受恩准;⑤诗中所言“臼科”,说明发现时《作原》鼓就已被凿为臼;⑥第一次向世人强调了石鼓作为历史文物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总而言之,唐代279年间对石鼓文化的贡献是:
一、完整地发现了十只石鼓,较为妥善地对石鼓作了保护与安置。
二、石鼓文字受到了唐代书法家的广泛重视,高度赞扬与肯定,石鼓得以以拓本形式流传至今。
三、石鼓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基本得到了肯定。
四、杜甫、韦应物、韩愈的石鼓诗歌,对後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确切年代的疑问:
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被大家都赞同的确定的结论。现有多位学者认为它是秦景公时的作品。前不久,高明先生又对这一问题加以讨论,提出了新的见解。他根据石鼓文字形体、刻制工具与秦君称谓这三方面的证据认为石鼓文的时间应该在战国晚期,秦惠文王是唯一可以既称公又称嗣王的,比较符合石鼓文的内容,文字特征与刻制工具也属于这一时期。唐兰先生曾指出诅楚文和始皇刻石皆晚出,认为石鼓应在前四世纪(献公时)。Gilbert L Mattos (马几道)在研究秦石鼓时也认为刻石的风气在中国出现较晚,所以石鼓应该是前五世纪的作品。这种见解与高明的看法结合,可以为石鼓文产生于战国晚期的说法提供比较合理的解释。
宋代郑樵《石鼓音序》之後“石鼓秦物论”开始盛行,清末震钧断石鼓为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断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断为秦襄公时物,今人刘星、刘牧则考证石鼓为秦始皇时代作品。石鼓刻石文字多残,北宋欧阳修录时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四百六十二字,而今之“马荐”鼓已一字无存。
今人依《诗经》体例,将石鼓所刻诗歌取其起首文字为篇名,如《吾车》《汧殹》《霝雨》《作原》《而师》《马荐》等。各篇诗歌的次序孰先孰后,学者亦莫衷一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八年,始皇东巡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
石鼓诗歌通过从秦之建立、立国、发展、创立帝业这一发展顺序,对秦人历史发展进程有重大贡献的先祖烈公及始皇帝的重大历史事迹进行了歌颂。既歌古也颂今,用诗歌描绘出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秦人创业发展的历史画卷。因此,在弄清各鼓诗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之後,按事件早晚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出石鼓诗歌所记载和歌颂的秦人起源、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历史大事,而鼓次顺序也就自然排列出来了。
1、《马荐》诗篇歌颂的是秦祖非子牧马建秦、复续嬴氏祀之事,关键时间点为公元前897年非子复续嬴氏祀之时;
2、《汧殹》诗篇歌颂的是秦襄公封侯始国之事,关键时间点为公元前770年襄公始国之时;
3、《霝雨》诗篇歌颂的是秦文公伐戎迁汧建都之事,关键时间点为文公三年东猎迁汧之时,即公元前763年;
4、《虞人》诗篇歌颂的是秦穆公用贤乃至称霸西戎之事,关键时间点为穆公五年用虞人大夫百里奚之时,即公元前655年;
5、《作原》诗篇歌颂的是秦孝公变法和迁都咸阳之事,关键时间点为孝公十二年迁都咸阳之时,即公元前350年;
6、《銮车》诗篇歌颂“天子致伯”秦孝公之事,关键时间点为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孝公之时,即公元前343年;
7、《田车》诗篇歌颂秦惠文王使张仪取陕打开东扩要道之事,关键时间点为惠文君十三年使张仪取陕之时,即公元前324年;
8、《而师》诗篇通过歌颂“天子致胙”秦惠文王以及嗣王武王始国之事,关键时间点为武王元年始国之时,即公元前310年;
9、《吾车》诗篇歌颂秦昭襄王定蜀之事,关键时间点为昭襄王六年司马错定蜀之时,即公元前301年;
10、《吾水》诗篇歌颂始皇帝统一天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至天下太平之事,时间应不早於始皇二十六年兼并六国之时,即公元前221年。
参考罗君惕测石鼓数据,按石鼓《秦颂》时间发生顺序排列结果如下:
1、《马荐》,高一尺六寸,围六尺八寸。颂秦非子事迹鼓。实最小、最矮。
2、《汧殹》,高二尺一寸,围六尺三寸。颂秦襄公事迹鼓。
3、《霝雨》,高二尺一寸,围六尺八寸。颂秦文公事迹鼓。
4、《虞人》,高二尺一寸,围六尺三寸。颂秦穆公事迹鼓。
5、《作原》,残高一尺五寸,围六尺八寸。颂秦孝公事迹鼓。
6、《銮车》,高二尺,围七尺三寸。颂秦孝公事迹鼓。
7、《田车》,高一尺八寸,围六尺四寸。颂秦惠文王事迹鼓。
8、《而师》,高二尺二寸,围六尺七寸。颂秦惠文王与武王事迹鼓。
9、《吾车》,高一尺七寸,围六尺六寸。颂秦昭襄王事迹鼓。
10、《吾水》,高二尺九寸,围七尺八寸。颂始皇帝事迹鼓。实最大。最高。
以上资料来源于刘星、刘牧著《石鼓诗文复原译释》
书法特点:
典雅庄严,字势开阔,在严谨的秩序中内涵丰富的变化,石鼓上的残泐痕迹更为其平添一种苍浑古拙之气。
石鼓文的字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从书法上看,石鼓文上承《秦公簋》(春秋中期的青铜器,铭文盖十行,器五行,计121字。其书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字行方正、大方。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古茂雄秀,冠绝古今。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流传石鼓文最著名的拓本,有明代安国藏的《先锋》、《中权》、《后劲》等北宋拓本,现在日本。
石鼓文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
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全文如下:
吾車旣工,吾馬旣同。吾車旣好。吾馬旣
□。君子員邋。員斿。□鹿速君子之求。□
角工兹以寺。吾敺其特。其来趩□□。旣
吾旣时。□鹿□。其来大次。吾敺其樸。其
来□。射其□蜀。
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出獵的車子精巧便當,駕車的馬兒匹匹精良。圍獵的車宮布設完畢,出獵的馬兒全部套上。
出獵的官員坐在車上,隊伍浩蕩旗幟飄揚。 一隻母鹿帶領着鹿群正在奔跑,那正是官員要獵取的對象。
嵌有牛角的彎弓力度錚錚,弓箭手們張弓待命。徒兵鹿群受到激烈抗爭,鹿群踟躇不前或進或停。
見了火光鹿群敏捷退避。它們被着向圍獵圈裹行。領頭的母鹿漸走漸停,後邊的鹿群散亂目瞠。
我們又從樹叢中逐出一頭肥鹿,體態似豬跑起路來十分沉重,飛箭射去,這只不馴的獨鹿倒地斃命。
本鼓以時間為順序安排結構,先寫獵前的車馬準備情況,繼寫打獵過程。綫索清晰,層次分明。全詩可分為五章。第一章(前四句),寫獵前的車馬準備及部署情況。第二章(五至八句),言君子出獵的場面,「員獵員斿」,四字洗煉,既寫出了田獵的宏大場面,又展現了君子的不凡氣度。第三章(九至十二句),概寫設伏驅鹿之景。其中「□敺其持」一句尤為形象生動,把士兵與群鹿相爭持的場面寫活了。第四章(十三至十六句),主要寫鹿群進入獵圍後的場景。其中[□□]一詞。準確地道出了擔任警戒任務并為鹿群之首的母鹿警覺不安的心態。「無次」則刻畫了群鹿的慌亂形象。第五章(十七至十九句),寫射獵豚鹿。短短三句,作者絲毫未加渲染,箭落文正,給人以乾脆利落之感。
《汉文字创意》:汉字美学推动力 ———————————————
汉文字创意微信公众平台往期内容:
1:翡冷翠—蝌蚪啃蜡—幽默—呼噜
2:“爱”与“孝”的汉文字创意
3、从王安石的“双喜”到“吉祥喜善”图
4、创博会之“善门”
5、从“卍”到“禅”、“佛”
6、理发店的创意对联
7、2013深圳(国际)创意、设计、品牌博览会回顾
8、字由字在预告
9、深圳图书馆南书房的汉文字创意讲座
10、从娱乐圈的八卦说到易经的八卦
11、汉文字创意体验展(上)
12、十二生肖的汉文字创意
13、祛魅《把信送给加西亚》
14、昭陵六骏的汉文字创意
15、《回乡偶书》隐藏的意趣
16、迷宫空心字
17、金农的创意“漆书”
18、汉文新译:赌尔焉—徒良—榴莲
19、汉字标志:美术馆标志1
20、德商视力表
21、回文版“好学孔孟”的由来
22、龙(上)
23、天下第一巧联及徐氏创意对联
24、龙(中)
25、预告:六书南海扬帆、六骏意库扬鞭
26、龙(下)
27、绰号文化:足球明星的绰号(上)
28、足球起源:蹴鞠—蹴圆—蹴球—筑球—踢圆
29、绰号文化:足球明星的绰号(下)
30、巴西世界杯32强创意口号
31、乌尨——乌龙——乌龙球
32、黑哨—红哨—官哨—昏哨—钱哨—赌哨
33、文身文化:国外球星的汉字纹身
34、说足:从“裹足”到“国足”(上)
35、从有“牙”到无“齿”
36、说足:从“裹足”到“国足”(下)
37、趣说“斗”和“鬥”
————————————————————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推动力。 感恩您关注《汉文字创意》,欢迎您一起来推动汉字美学。 新浪微博@汉文字创意中心-霍者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汉文字创意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句容古典无调性音乐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