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宝庆茶友传媒”关注订阅号哦!
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古时称“抟壶”。
与手拉坯成形不同,紫砂壶的成形工艺是以泥片拍打成形的,这在世界陶瓷工艺成形的方法上是一特例。学做紫砂壶难度之大,不经三年的寒窗苦修连门都进不去,当然还得靠抟壶高手的引领。
经典陶坊朱泥矮梨形壶
紫砂壶的造型有几类?
光器(简约的几何型)
方器(顾名思义即为四方或六方形)
花器(借助自然中动植物等形态加以符号化成型的壶)
筋瓤器(以瓜等外形有规律的起伏形态,加以连续也属符号化了的造型)
这几类中,文人大多选用光器作继续创造的开始。如清代的文人陈曼生,将他的诗文、书法、印章都加进了紫砂壶里,增加了壶的文化含量。他与杨彭年的合作,也让其以文人的造型观念改造传统壶式,使文人的诗、书、画、印在紫砂壶中得到彻底的展现。也让茶人在执壶泡茶的过程中欣赏到加入壶中的艺术,使人们进入到壶之外的境界。
而中国人造型的“游戏规则”要复杂得多。比如“汉方”“传炉”“水平”“掇球”“梨形”“德钟”“周盘”“石瓢”等壶式.
这些造型名称或取之自然物的意象,或取上古古器之形并加以再造,有精神情感的因素在其中。不具有精神情感的器物,中国人是不造,而造的,必定都具有“温暖的人性”。
王大濛书房的“工作台”
中国人造器不仅是“悦目”,更重要的“悦心”。
紫砂壶造型的一圆一方一点一弯都要具有生生之趣,它是一种活象,不以单纯和谐为满足。比如壶把的一弯要有力要圆转,常言道似壶身中长出来的,这一弯要具“筋、血、骨、肉、气”五个生命要素,这是一种彻悟造化深层次的思想。
这也是现今紫砂行业中评判一把壶高低优劣的原则。其实还有更多的游戏规则,所以不简单,很复杂,很过瘾。
王大濛镌刻的文人壶
中国艺术的“游戏规则”是复杂的。首先在于中国人就喜欢复杂,不复杂不好玩不过瘾。一个简单的事搞得特别复杂,心里的东西不告诉你,让你去品,让你去意会。说话听音,指桑骂槐,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都需要敏感与智慧。
中国画的“游戏规则”同样是复杂的,并不是常人想象的大笔一挥弄几笔那么简单。
中国绘画史上,要数无锡元代大家倪云林的画最为简单。看似简单,但细观之他的绘画最为复杂,大片的空白,是太湖,是天空,是云气,是无言不告诉你,让你去品,让你去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画画的人之一。
王大濛绘《经典紫砂十二式》创作手稿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画得很明白”,平面纸上就画平面造型,以不破坏纸的平面美为原则。比如画一张条案,所遵循的规则不是西方人的近大远小,相反,我们是远大近小,画亭台楼阁均以此法,画器皿壶之类也即此法。这种反向造型使物平展化,增加了平面之美。
但这不意味着平面的造型没有空间感——西方人绘画空间感建立在真实似可触摸的感觉之上,而中国人的空间感是虚拟的、更具情感因素。中国人画形,注重的是心像,而不以眼见为实,所以,古人说以心写形。心中之形与眼中之形是不同的,所以古人也说“画当心像”。我们见到“心像”的画就能进入画者的内心世界。
阿文兄曾嘱我画经典陶坊所制壶十二款,件件皆是传统经典之壶形,因我玩壶三十多载,胸中有壶,纯以心像,得意写之。
王大濛绘壶所制成的
《不可一日无此君-经典紫砂十二式》挂历
画壶不可以画像为目的,要借壶抒情,壶之外另有一番意思在。
就如八大山人画鱼其意思己远远超出母题本身,孤独、无忘、愤怒、寂寞、惆怅等等情感因素都在里面了。
中国以前文人说画画都是“写”出来的,明明是画且说是“写”,实际上他们是以符号化的用笔写出一个形,这有点类似音乐,音乐家把那些符号化的音序组合象征某种情感表达出来。
我的十二帧画壶,从整体来说应该是十二帧茶席的意象,追求素雅淡然,这也是文人品茗所追求的境界。在茶席中壶当然是茶席的重器,也是茶人在品茗时关注的主角。
画要松脱,松并非松散,松是健康的状况,比如人健康的状态自我感觉是松的,一旦疾病来袭浑身是紧的。画亦如此,画一紧,气脉就不通,那些制作方式的画,匠气十足图有其形,神气全无,也就无生命、生机可言。
王大濛绘《闲坐品茗图》
抟壶难,三年只是进门,前面的路还远着呢,不能把精准作为终极目标,紫砂壶一旦脱离了文化不过就是一把普通的壶而已,要达到“神品”的“游戏规则”没那么简单,其中人品、学问、修养缺一不可,这些不是靠吹的,也不靠职称,壶本身会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