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瓦格纳:1、西方音乐调性体系瓦解的标志丨瓦格纳歌剧《特里斯与伊索尔德》“悲剧”性研究;2、如何理解瓦格纳的“整体艺术”思想?什么是他的“未来的艺术作品”?3、叔本华思想与瓦格纳音乐的结晶丨杨燕迪解读《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上);4、;5、跟瓦格纳学如何向朋友借钱丨“皮厚如城墙”的瓦格纳教我的十件事!6、“所谓爱就是‘承认别人同时也要认识自己’”丨瓦格纳《前奏曲与爱之死》;7、“有了《卡门》,我们可以向瓦格纳理想的迷雾告别了!” 8、古典派的勃拉姆斯与未来派的瓦格纳;9、为何瓦格纳要听现场丨由《女武神骑行》所想到的;10、如何理解瓦格纳的“整体艺术”思想?什么是他的“未来的艺术作品”?11、瓦格纳导论丨其人其事;12、在生命中,音乐始终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丨蒂勒曼指挥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13、我为何迷上瓦格纳的音乐?14、极简语言解说瓦格纳的音乐是什么?15、你更喜欢勃拉姆斯还是瓦格纳呢?15、你更喜欢勃拉姆斯还是瓦格纳呢?16、瓦格纳导赏①丨歌剧创作历程概述;17、作曲家瓦格纳解析;18、中文字幕瓦格纳歌剧丨斯泰因指挥《纽伦堡的名歌手》(第一幕);19、中文字幕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丨斯泰因指挥第二幕;20、中文字幕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丨斯泰因指挥第三幕;21、杨燕迪丨论瓦格纳;22、瓦格纳两百年丨音乐世界的德意志精神回响
如何进入瓦格纳的音乐世界(一)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
瓦格纳其人
每当人们提到瓦格纳,总是会首先想到那部需要上演四个晚上的《尼伯龙根的指环》,然后又会想到叔本华、巴枯宁、尼采等哲学家,进而不由得对他的音乐产生一种畏惧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欣赏如此复杂的作品。但实际上聆听瓦格纳并不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困难,我觉得比较关键的一点是先从纯粹的音乐入手,将哲学和宗教等等先放在一边,也不要一开始就欣赏《尼伯龙根的指环》这样的超大部头。
在谈论如何欣赏之前,首先,让我们对瓦格纳及其艺术有一个简单的历史定位:他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他的戏剧将器乐与声乐前所未有地完美结合在一起,他开创了“乐剧”这一新的戏剧形式,将主导动机的手法运用发展到精美的极致,同时,他又以高度半音化的音乐语言,几乎打破了传统的调性,对下个世纪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以上评价中的一些专业知识如果不太明白,可以暂时略过,这不会影响到欣赏他的音乐。
然后,再让我们对瓦格纳的生活背景和音乐创作之外的经历有个粗略的认识:他一生所处的欧洲十分动荡不安,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他经历过1830年巴黎7月革命,1848年参加过具有革命色彩的共和派团体“祖国联合会”,当时与巴枯宁等人关系甚密,还研究过费尔巴哈、普鲁东、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当时的一些著名理论家;,于1849年开始了长达11。在这期间,他成为叔本华的仰慕者。1866年,他又经历了普法战争。——这些背景和经历,对瓦格纳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过对于初听他音乐的人来说,如果感觉这些历史事件一时搞不清楚,也不妨暂时先放一放。
最后应该特别指出一下,1872至1876年间,在瓦格纳的努力下,拜罗伊特建造了专门为上演《尼伯龙根的指环》而设计的剧院,拜罗伊特音乐节便由此诞生。另外,瓦格纳与魏森冬克夫人的爱情,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直接影响到《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创作。而另一个重要的事件,是瓦格纳与科西玛的结合,我们知道,科西玛是作曲家李斯特的女儿,曾是指挥家彪罗的夫人,,对瓦格纳创作《帕西法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对瓦格纳进行了简要的了解之后,让我们探讨一下该如何进入到瓦格纳的音乐世界。
先听《罗恩格林》,然后《汤豪舍》
有一个我亲身经历的实例,当初我的一位朋友尚未听过任何歌剧的全剧,他问我先听哪一部,我说:先听听《罗恩格林》(Lohengrin)吧,那里面有著名的“婚礼进行曲”的原作“婚礼合唱”。——这里稍微扯远一些,我之所以让他一开始接触歌剧就从德国歌剧开始,是为了避免他在听过意大利式歌剧之后,使自己局限于对咏叹调的期待上,因为我知道不少喜欢意大利式歌剧的人,在欣赏其他类型的歌剧——特别是德国歌剧方面总是存在着一定障碍。我的这一建议很见效,现在他不仅听瓦格纳所有戏剧作品没问题,欣赏理查·施特劳斯、穆索尔斯基等作曲家的对许多人来说存在一定困难的歌剧,对他来说也绝无问题,以此为前提,他再去接触意大利式歌剧,已经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言归正传,我觉得初听瓦格纳的人,也不妨从《罗恩格林》开始。主要有三点原因:
首先是里面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婚礼进行曲”的原作,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引发听者的兴趣;
第二是这部歌剧的结构保留着较多传统歌剧的特点,而不是完全的“乐剧”形式,对于欣赏者来说不容易产生心理负担;
第三是它的音乐本身有不少给人第一印象深刻的段落,除了第三幕中的“婚礼合唱”,还有第一幕的“前奏曲”和第三幕的“前奏曲”,第一幕中有关“爱尔莎之梦”的唱段,第二幕中的“阳台一景”,第三幕中的“爱情二重唱”及罗恩格林向爱尔莎告别时的唱段。所以,这部歌剧即使对于习惯了意大利式歌剧的人来说,也并不会感到陌生。
在瓦格纳的创作中,《罗恩格林》是他进入“乐剧”创作之前的最后一部歌剧,并且已经具备了“乐剧”的很多特点,可以说是跨越两者之间的,所以首先听这部作品,对于随后对瓦格纳“乐剧”的欣赏,也是很有好处的。而在《罗恩格林》之前创作的《汤豪舍》,可以作为欣赏瓦格纳的第二部作品,这部歌剧在地位上与前者相当。尽管瓦格纳在创作时力求摆脱意大利歌剧的形式,但它较《罗恩格林》更接近于传统的歌剧,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会有太多欣赏上的困难。
《唐豪瑟》序曲
《汤豪舍》(Tannhauser)的“序曲”为众人所熟知,它会立刻吸引听者的注意力,并诱导人们由此开始一直听下去;而其中表现朝圣者的旋律,在第三幕中以合唱的方式出现,即著名的“朝圣者的合唱”,它由远而近,由弱渐强,高潮处的“哈利路亚”撼人心弦。同样在第三幕,还有一段非常著名的“夕星之歌”,以七弦琴伴奏唱出,歌声柔美动人,是伊丽莎白的追求者沃尔弗拉姆的唱段。除此之外,歌剧中好听的段落随处可见,例如第一幕中维纳斯的诱惑之歌,汤豪舍的满怀愁绪的伤感之歌,第二幕中伊丽莎白见到归来的汤豪舍所唱的蕴涵欢喜之情的美丽曲调,汤豪舍与伊丽莎白的二重唱,以及七重唱“一位天使自天而降”,都是非常出色的唱段。 (本文原载《爱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