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建校105周年系列活动之---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分析学术周”系列讲座,将于12月11日至12月15日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101会议室及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学术周日程共计5天,包含讲座、大师班等内容。
系列讲座
向民教授
从古典到浪漫的转变
时间:2017年12月11日上午10:00-11:30
地点:音乐学院101会议室
盛雅妮 研究生
精于技术,重在表达——上音“薛尔霍恩教授作曲大师班”学习汇报
时间:2017年12月11日14:00-15:30
地点:音乐学院101会议室
陈鸿铎教授
协和无调性——一种有创意的调性处理方法
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概念及“中国华”创作观念的反思
时间:2017年12月13日上午8:30-10:00
10:15-11:45
地点:音乐学院101会议室
钱仁平教授
理论驱动与历史观照:中国“当代”音乐研究与传播的策略与途径
本科教育音乐理论课程体系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17年12月13日下午14:00-15:30
15:45-17:15
地点:音乐学院101会议室
姚恒璐教授
现代音乐作品的结构逻辑
文化观念引导下的组织逻辑
时间:2017年12月14日上午10:00-11:30
下午:14:00-15:30
地点:音乐学院101会议室
贾达群教授
作曲与分析的诗学策略
韦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Op.6》中的材料学研究
时间:12月15日上午10:00-11:30
下午14:00-15:30
地点:音乐学院101会议室
贾然 钢琴家
南艺钢琴大师班
时间:2017年12月15日上午9:00-10:00 10:15-11:30
下午14:00-15:00 15:15-16:15
地点:音乐学院演奏厅
1.向民教授讲座
向民简介:
向民,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曲式与作品分析教研室主任、。2001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获得作曲博士学位,曾先后师从杜鸣心、吴祖强教授,日本文化厅、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访问学者。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学二十余年,作有各种体裁音乐会作品在国内外上演,并作有影视配乐三十余部。“霍英东优秀教师奖”、“全国音乐创作奖(交响乐)”等奖项。2011年开始,参与创建并主持了5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分析论坛(FMA)。
向民讲座摘要:
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转变
无论是音乐的创作者、表演者还是研究者,对欧洲音乐写作方式演变过程的深入了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和必备的音乐素养。欧洲音乐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交汇,贝多芬与舒伯特这两位同时生活在维也纳的作曲家形成了最为重要的节点。讲座以他们的钢琴奏鸣曲为例,深入到音乐结构的内部来探索那些精致而深邃的音乐思维。
2.陈鸿铎教授讲座
陈鸿铎简介:
陈鸿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音乐分析教研室主任,上音“西方音乐分析研究”学科团队首席教授。中国音协音乐分析学学会理事、西方音乐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中外当代音乐创作理论、作品分析、西方音乐发展史以及利盖蒂音乐研究等。出版有《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优秀奖)、《利盖蒂钢琴练习曲——创意及其实现》、《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音乐分析指南》、《曲式与作品分析新编》等专著、译著和教材,发表有《利盖蒂微复调写作技法初探》、《音乐修辞的概念及现象辨析》、《二十世纪音乐:反叛、标新、多元》、《西方音乐分析学科的历史发展与当代走向——兼及对中国音乐分析发展的反思》、《20世纪以来欧洲复调理论在中国的演变——以陈铭志的复调理论创新为例》等学术论文40余篇。,担任有《音乐学写作》、《音乐分析专题研讨》、《西方当代音乐创作的结构思维与实践》、《音乐分析外文文献研讨》和《利盖蒂音乐创作研究》等本、硕、博课程。
陈鸿铎讲座摘要:
讲座一:
协和无调性:一种具有创意的调性处理方法
——以利盖蒂的音乐创作为例
协和无调性是匈牙利作曲家乔治·利盖蒂(György Ligeti,1923-2006)就他音乐创作中调性处理的一种方法给出的一个说法,本讲座将就这一说法展开讨论,希望把它作为一种可供借鉴的调性思维方式提出并加以论述。本讲座将以利盖蒂的作品为例,说明何为协和无调性,利盖蒂为什么会选择这一调性思维方式,以及这种调性思维方式对于当今(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借鉴价值。
讲座二:
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概念及“中国化”创作观念的反思
经过百年的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现在似乎已约定俗成为一种钢琴音乐的分类,中国作曲家创作钢琴音乐(包括其他形式的音乐)要有“中国化”也自然成为一种需要遵循的观念,本讲座以中外创作实践为例,对此提出质疑和反思,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3.钱仁平教授讲座
钱仁平简介:
钱仁平,作曲理论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与传播”学科团队首席教授。上海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上海音乐学院志》编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新音乐年鉴》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副会长、音乐分析学会理事、音乐评论学会理事。《音乐艺术》《人民音乐》编委。主要从事音乐理论、中国当代音乐、音乐文献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已在《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人民音乐》、《黄钟》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著有《中国新音乐》、《海上听乐记》(2007年)、《倾听@歌唱》(2010年)、《1/4音作曲技法研究》(2010年)等。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级与省部级学科建设课题项目还有“21世纪欧美音乐理论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大辞海》音乐舞蹈卷“中国现代音乐”分支主编、“华人作曲家手稿数字化典藏与文本分析”、“高等教育音乐学科评价体系研究”“音乐表演博士课程体系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志》编纂工作等。
2005年至2008年任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创建并任艺术总监举办多届武汉国际新音乐节。2007年主持并联合主编中文第一部《电子音乐创作与研究论文集》。2008年9月至2014年任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2009年创建上海国际音乐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暨工作坊,同年创刊主编《中国新音乐年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他亦是《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总目》《新中国音乐文献总目(1949-1966)》《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汇编》(30册)《谭小麟百年诞辰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齐尔品与中国音乐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一寸光阴——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在2005-2010》的主编,《黄自诞辰110周年珍贵手稿文献巡展》的策展人,多媒体交响剧场《丝路追梦》策划人。
创作作品主要有Interaction(2003)、e-Sonata(2006)、Passacaglia(2007)等室内乐,以及为女高音与管弦乐队而作的Bridge(2007-2011)等。
4.姚恒璐教授讲座
姚恒璐简介:
姚恒璐, 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获英国利兹大学(Leeds University)作曲专业的音乐硕士学位(MMus)、1994 年获得该院首位作曲专业的哲学博士学位(PhD)。自1990年代以来创作音乐作品百余首(部)、在国内一些重要的音乐刊物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近百篇。
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二十余年,先后教授本科、硕士学位的作曲专业课; 硕士、博士学位的音乐分析课。其著作《20世纪作曲技法分析》、《现代音乐分析教程》、 《音乐技法的综合分析》——作曲技术理论综合课程、《作曲的基础训练》、《乐海探象》,姚恒璐音乐学术论文集等,已经被北京、上海等一些重要音乐院校列为报考研究生博士生的指定参考书目。创作的音乐作品涉及室内乐、钢琴、管弦乐、交响曲、民族器乐和艺术歌曲等各种领域。2000 ”跨世 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文社会科学音乐类唯一入选人);2009 年起任中国音协音乐分析学会的副会长。
姚恒璐讲座摘要:
讲座一:
文化观念引导下的组织逻辑
——本人“中国风格”音乐创作中的感悟
一、由文化符号有机转化为音响符号
1.《十二生肖》《狗》 2.《岁寒三友》《竹》
二.、调式“旋法”导致的多声部写作
3.《念板》,混声合唱 4.《山西民歌 7 首》—《看瓜园》
三、是非调性,还是十二音调性?
5.《五首前奏曲与赋格》《F 调前奏曲与赋格》
四、是“集合”理论,还是“音程写作”?
6.《山曲》,室内乐六重奏
五、数理与结构比例
7.《华夏民族的‘小宇宙’》《叮叮当》(金橄榄)
8.《琴韵拾遗》钢琴组曲中的《凤凰台上忆吹箫》(结构比例)
六、文化观念导致的另类“结构逻辑”
9.《阳关三叠》,为大提琴与钢琴
10.《鼎》,为巴扬手风琴独奏而作
讲座二:
现代音乐作品结构逻辑的初探
讲座通过强调传统曲式原则的基本要素,用以作为继承性发展、适用于当代音乐作品的结构设计当中。音乐创作中的结构问题并非可有可无、也一定不是传统曲式框架的套用,而是在种种不同的音乐语境(创作技法的产物)下,考虑到如何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方式,一定是衡量作品成功因素的重要方面。在此,成功的作曲家们已经提供了各自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形式,在此基础上,文化的独特烙印、音乐语言的独特性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挖掘、领会和再创造新的、带有 强烈逻辑性的音乐结构方式。
5.贾达群教授讲座
贾达群简介:
贾达群,作曲家、理论家,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理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音乐分析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音乐研究》《音乐艺术》等期刊编委。创作并出版数十部体裁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及十几篇有关音乐创作和分析的论文,出版个人作品专辑唱片三张(Naxos,2015、2016、2017),专著两部《结构诗学》与《作曲与分析》。
贾达群讲座摘要:
讲座一:
作曲与分析的诗学策略
The Poetics of Strategy on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本讲座将从四个方面阐述作曲与分析的诗学策略:1、音乐的艺术性与学术性认知,2、什么是分析?3、为什么要分析?4、如何分析?
讲座二:
威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Op.6》中的材料学研究
The materialogy study on Webern’s Six Pieces for Orchestra, Op.6
本发言将立足材料的音高、音色及形态等三个方面,从音乐材料学这个较为新颖的视角来展开对威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Op.6》的研究,通过对其结构构建和作曲技法进行观察、分析,找出其形式化程序的脉络和进程,进而探究并领略这位对人类音乐创作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作曲家音乐创作的秘笈。
6.贾然钢琴大师班
时间:上午9:00-10:00
10:15-11:15
下午14:00-15:00
15:15-16:15
地点:音乐学院演奏厅
编辑:宋怡萱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句容古典无调性音乐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