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小提琴上的每一个音符都掌控在自己手中,不让它们沾染上乐曲之外的任何多余情绪丨吉东•克莱默的贝多芬小提琴作品

2022-07-09 22:21:55






走进小提琴家吉东•克莱默的音乐世界(上)

1、小提琴家克莱默丨艺术和名气从来不是一回事丨跨界就像毒药丨演奏家们都应投身室内乐丨真爱音乐,就该远离媒体宣传攻势丨谈挑选曲目的原则;2、那些珍贵的录音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材实料,什么是炒作包装丨克莱默与阿格里奇演奏克莱斯勒《爱的忧伤》;3、每晚古典音乐会丨克莱默演绎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舞曲》;4、年轻艺术家大多技巧高超,但言之无物丨吉东·克莱默与麦斯基演奏勃拉姆斯《弦乐二重奏协奏曲》;5、吉东·克莱默丨我为何拒绝韦尔比耶音乐节?6、“最出色的唱片不一定是销量最好的唱片”丨吉东•克莱默的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






二、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奏鸣曲

克莱默与哈农库特合作的录音,主要有莫扎特的小提琴全集和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及两首“浪漫曲”,其中莫扎特那套是最迟收集的,因为此前已经有霍格伍德指挥英国古艺院乐团的版本,按照我的习惯,每部作品尽量只收集一个版本,但最终还是忍不住收了这套。克莱默的莫扎特虽然不是古乐版,但特别出色,演奏十分个性化,十分有活力,如果说霍格伍德的指挥偏向于早期古典的风格,那么克莱默的演奏则有一定的浪漫化倾向,体现了处于浪漫主义萌芽状态下的莫扎特。

在对贝多芬协奏曲的处理上,相对于哈农库特的厚重的乐队风格,克莱默的演奏十分爽快清澈,特别凸显了小提琴声音的飘逸洒脱。我们可以把这次演奏看作是一个“古乐”版本,因为不论从乐队规模上,还是对乐曲的处理上,都接近于古乐方式;它由欧洲室内乐团协奏,第一和三乐章的华彩乐段也没有使用克莱斯勒所作的,而是使用了贝多芬原创的。其中最为独特的一点是出现了钢琴的演奏和定音鼓的敲击,这是克莱默在贝多芬原创华彩基础上所作的配器上的改编,他将原本小提琴独奏的华彩,变化成了小提琴、钢琴和定音鼓的组合,不过不用担心这样做会破坏乐曲的整体结构,实际上这非但没有影响到音乐的协调性,反而使听起来本来比较“单一”的华彩变得十分丰满有力,而且第一乐章本身就是以定音鼓五次奇妙的敲击开始的,并在乐曲的展开中经常出现,所以这样的改编甚至可以说是顺其自然的。——克莱默的才华也由此得到了一次充分的体现。



就像演奏巴赫那样,克莱默的贝多芬也没有任何的造作,事实上他演奏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而这看似极其平凡的特点,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做得恰到好处就更难。尽管贝多芬这首协奏曲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情感,但是如果演奏得过于缠绵,就不符合他的性格了。那么如何在对情感不做极尽铺陈的前提下,又能将情感充分淋漓地表达出来,这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克莱默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完美的答案。他把小提琴上的每一个音符都紧紧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不让它们沾染上乐曲本身之外的任何多余的情绪,也不让它们有一丝一毫漫游于矫情之中,同时音乐的展开又是自由而宽广的,是极其开放式的,没有任何拘束,这样演奏是在理性势力范围之内的情感宣泄,可以说是最纯粹的音乐了。

在不时爆发出力量的长长的乐队引子过后,小提琴的进入显得特别纤细轻柔,整个第一乐章在动与静的变化中发展,乐队的“强力”与小提琴的“纤柔”之间的对比充满了戏剧性因素,而定音鼓的轻轻敲击带给人的是柔和的宁静;华彩乐段由于有钢琴和定音鼓的参加演奏,听来令人耳目一新,它首先由钢琴引出,小提琴随后缠绕着钢琴加入,定音鼓稍后出现,其中有一处连续的重击释放出惊人的力量。中间的慢板乐章通常最容易被演奏得过分煽情,而克莱默的处理所强调的恰恰是节制,他不让情感随意地蔓延和泛滥,而是将其收敛到一种从容的境界,于淡然中给听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余地。在最后的乐章中,克莱默的琴声所传达出的自由和活力,是通过细致入微地发掘内心的愉悦感得来的,一些段落中的木管乐器与小提琴的合奏,例如那段大管与小提琴的组合,实在是温暖而迷人。

贝多芬这首协奏曲人们听得比较多的应该是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这位老一代小提琴大师的演奏对情感的表露是倾诉式的,而且给人的感觉可能稍柔一些;他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也有着同样的特点,通常以一览无遗和满怀柔情的方式,来尽情地表述情感世界的各种滋味。不过我自己收集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依旧是克莱默演奏的,同他合作的是钢琴家阿格里奇,除了这套贝多芬,他们还成功合作过多位近现代和当代作曲家的作品。


克莱默与阿格里奇的合作,就像他与哈农库特的合作那样成功,他在演奏这些奏鸣曲时,不仅延续了理性与激情并重的特点,还特别小心地处理好了两件乐器的平衡性,从不将小提琴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所以当阿格里奇的琴声在某些地方处于小提琴的琴声之上,那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或许这是我听过的两位大师级人物合作的室内乐中最出色的,因为室内乐特别强调的就是合作,而不是“你争我夺”,所以不少大师参加演奏的室内乐,往往确实不及一些室内乐组合的演奏令人满意,这样就显得克莱默与阿格里奇十分难能可贵了,而有了默契的配合,音乐中的情感才能被恰当地表达出来。二人的演奏从不做过分的渲染,音乐始终是在自然而然之间流动的,克莱默的优雅气质,阿格里奇的洋溢激情,构成了“浓淡相宜”的特色。


这里仅以大家都熟悉的《春天奏鸣曲》为例,让我们听一听两位演奏者的非凡之处。第一乐章开始时,小提琴轻轻地演奏出那个著名的主题旋律,显得既内向又羞涩,音乐在接下去的发展过程中,钢琴的演奏时而占据上风,这时的小提琴就如同依人的小鸟,而当它演奏出超越钢琴声音的强音时,又是那样凌厉,释放出咄咄逼人的气势。第二乐章“如歌的柔板”有一股淡雅的气质,小提琴淡淡的轻诉,同与之相伴的钢琴闪烁的乐声一起荡漾,不过即使在最柔美的乐句中,你也不会找到一点儿刻意表达的成分,一切都是自然贴切的。短小的“谐谑曲”乐章在跳跃式的流动中展开,忽强忽弱的音乐就在小提琴与钢琴之间的相互纠缠中起伏和滚动,随后末乐章的典雅优美的开端与之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并且直到全曲结束,都在美妙与力量之间交替。对于四个乐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克莱默和阿格里奇可以说是特别精心地加以编织,以致我在欣赏的时候,经常留意不到各个乐章之间的几秒钟间隔,每当此时,我都会感叹:不愧是大师手笔。

不过克莱默这套唱片也存在着些遗憾,就是录音有一定缺陷,当某些强音出现的时候,会有一种往前“冲”的感觉,以致显得有些“闹”。我对录音方面不是太在行,所以这里不能分析其中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却并不能掩盖这套唱片的光彩。到目前为止,它依旧是我最喜爱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往期布鲁克纳:1、朱伟:布鲁克纳的交响曲;2、约胡姆:以巴赫做墓志铭的布鲁克纳信徒;3、哲人维特根斯坦论勃拉姆斯、门德尔松与布鲁克纳;4、古典大咖对布鲁克纳的评论;5、《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约胡姆/柏林爱乐);6、Georg Tintner :布鲁克纳《第一交响曲》;7、布鲁克纳最後完成的交響曲:第一交响曲(维也纳版);8、布鲁诺•瓦尔特: 布鲁克纳与马勒;9、勃拉姆斯是面向过去的,布鲁克纳是面向未来的!10、倾听切利比达克丨他曾说:“音乐不是声音,音乐是‘无’。音乐是在某种条件下,能够从声音中得以产生的东西。” 11、布鲁克纳给指挥家汉斯·里希特小费丨“拿去,为我的健康喝上一杯啤酒吧!” 12、寻找布鲁克纳丨在所有艺术中,音乐与灵魂最近;13、“姐夫”导演的《柴科夫斯基对话布鲁克纳》即将上演!14、纪念布鲁克纳丨切利比达奇指挥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往期瓦格纳:1、西方音乐调性体系瓦解的标志丨瓦格纳歌剧《特里斯与伊索尔德》“悲剧”性研究;2、如何理解瓦格纳的“整体艺术”思想?什么是他的“未来的艺术作品”?3、叔本华思想与瓦格纳音乐的结晶丨杨燕迪解读《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上);4、;5、跟瓦格纳学如何向朋友借钱丨“皮厚如城墙”的瓦格纳教我的十件事!6、“所谓爱就是‘承认别人同时也要认识自己’”丨瓦格纳《前奏曲与爱之死》;7、“有了《卡门》,我们可以向瓦格纳理想的迷雾告别了!” 8、古典派的勃拉姆斯与未来派的瓦格纳;9、为何瓦格纳要听现场丨由《女武神骑行》所想到的;10、如何理解瓦格纳的“整体艺术”思想?什么是他的“未来的艺术作品”?11、瓦格纳导论丨其人其事;12、在生命中,音乐始终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丨蒂勒曼指挥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13、我为何迷上瓦格纳的音乐?14、极简语言解说瓦格纳的音乐是什么?15、你更喜欢勃拉姆斯还是瓦格纳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句容古典无调性音乐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