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书不同,又到了岁末盘点的时刻。2017年12月16日,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的“中华书局年度双十佳图书评选会”在京举行。
在今年的评选中,共有近六十种图书入围了“双十佳好书”的候选书单。这些候选图书是由中华书局编辑委员会从201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近八百种新书中精选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书局多年以来坚守的传统文化的出版方向和产品实际。
本次评选继续秉承“要求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视原创。重印书、简单修订再版不列入”的评书原则,古籍学术图书要求符合学术规范,重视积累;人文社科图书注重思想性和社会影响力。
终评会的评委由来自高校、研究机构、书评媒体的专家组成。评委分别就古籍学术类和人文社科类的入围图书进行充分讨论,最终评选出中华书局“2017年度双十佳图书”。
2017年度中华书局双十佳
古籍学术类十佳图书
(排名不分先后)
1、汉魏六朝杂传集
2、辽史补注
3、黄道周集--理学丛书
4、魏书(精装)--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5、南齐书(精装)--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6、大唐众经音义校注--音义文献丛刊
7、尔雅义疏--十三经清人注疏
8、国家图书馆藏王国维往还书信集
9、近思录集解--理学丛书
10、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刻辞类纂
汉魏六朝杂传集
熊明辑校
书号:978-7-101-12099-8
定价:298.00元
《汉魏六朝杂传集》(全四册),辑录了起西汉之始(公元前206年)讫隋亡(公元618年)的整个汉魏六朝时期的杂传作品,共分为两汉杂传、三国杂传、两晋杂传、南北朝杂传,凡三百余种,洋洋一百余万言,整个汉魏六朝时期有佚文存世的杂传作品,几乎囊括无遗。同时,《汉魏六朝杂传集》辑录杂传,篇名之下均置题注,扼述该传之历代著录、补录情况。如有旧辑本,亦说明其见载之处及得失善劣。又略及作者之生平著述,传主之生平行事。其有歧疑者,则参纳古今学者之研究,稍事考辨。所辑得的每一种杂传之佚文,均略据所叙人事,分条罗列,并于其下注明出处,书名、卷数俱列全称。至如征引之题名同异,亦一一列举,不厌其烦。凡一事而见诸多处征引者,则以某引为本,校以他引,择善而从,或同或异,或补或删或改,均出校语,条列其下。差异较大者及其他需特别说明者,则加案语,附各条之后。辑录所据之本,均以历代精校、精刻、精印之善本为主,并参校其他传本。古籍旧注尤重汉魏六朝及近于汉魏六朝之书,类书则多以南北朝唐宋所出为主,明清类书亦采,资证而已。如某传有前代辑本,亦取作参考,体例科学。
辽史补注
[元]脱脱等撰;陈述补注
书号:978-7-101-06159-8
定价:580.00元
《辽史》一书因成书仓促,书中记事不完全、混乱之处颇多。《辽史补注》是陈述先生利用碑志材料以及大量宋人使辽、使金的数据对《辽史》进行补注,成稿历时数十年。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正误、补缺、补歧义、存类事。本书除了钩辑资料、考订史实,还为《辽史》补“选举”、“艺文”等志,同时增补140余位辽人传记,并把古今解释契丹语的有关资料汇集在一起,成“国语解补”,大大丰富了一向简陋的《辽史》内容。本书征引书目八百种以上,网罗宏富,编排有法,为“集辽代史料之大成”之作。陈寅恪先生在早年为是书所撰序言中盛赞道:“《补注》之于《辽史》,亦将如裴《注》之附陈《志》,并重于学术之林。”
陈述先生的遗稿整理工作,一直受到学界关注。《辽史补注》是陈述先生最重要的遗著,始作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到1992年先生去世之前才基本得以完成,可谓倾尽毕生精力。在此期间不断修改补充,其功力之深,在当代史学家中实属罕见。现在这部著作终于出版,希望可以弘扬学术,嘉惠学林。
黄道周集
丛书名:理学丛书
[明]黄道周撰 翟奎凤、郑晨寅、蔡杰整理
书号:978-7-101-12145-2
定价:338.00元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学者,其所著诗歌、文赋、奏疏、制诰、碑记、铭诔、信札、序跋、札记等,由清代学者陈寿祺在洪思、郑玟、郑亦邹等前人基础上,积十年搜访之力汇编成册,名曰《黄漳浦集》(此次整理改名为《黄道周集》)。《黄道周集》凡50卷,收录各种文体的文章总计1000余篇,内容宏富,集中反映了黄道周生平履迹、仕宦交游、读书治学等方方面面,其中,奏疏文告对我们了解明末社会和南明历史的细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诗词歌赋对丰富明末文学史具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序跋札记等则体现了黄道周的学术思想。明末很多著名历史人物,如徐霞客、陈子龙、方以智、刘宗周等均与黄道周交往甚密,这些在该书中均有所反映。
该书最前为陈来先生撰写的四万余字的《黄道周的生平与思想》,对读者整体了解黄道周大有裨益。紧跟其后的是整理者撰写的《“黄道周集”的汇结与刊刻》,整体介绍了《黄道周集》的刊刻成书过程及版本情况。全书之末为附录,辑录《黄漳浦集》未录诗文数十篇,弥补了原书遗珠之憾。
此次整理,以道光十年(1830)刻本《黄漳浦集》为底本,以明崇祯刻《骈枝别集》、崇祯十五年刻《大涤函书》、明刻《石斋行业》等为校本或参校本。
魏书(精装)
丛书名: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北齐]魏收撰;唐长孺、陈仲安、王永兴、魏连科点校;何德章负责修订
书号:978-7-101-12270-1
定价:510.00元
《魏书》是一部记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东魏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作者魏收。全书130卷(含子卷),包括本纪十二篇12卷;列传九十二篇98卷;志十篇20卷。不计子卷为114卷。
全书完成于北齐天保初年,搜罗史料翔实丰富,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料。《魏书》成书后,渐有散佚,至北宋时期,全阙者27卷,不全者3卷。魏收之后,学者利用《北史》和唐人《高氏小史》补残缺卷次。
上世纪七十年代,唐长孺先生点校《魏书》,以现存各种不同版本进行对校,同时广泛利用《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资治通鉴》、《金石萃编》、《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书,旁征博引,考定是非。引书之富、校勘之细、考证之精和标点之准,首屈一指,广受推崇。
本次修订以百衲本为底本,以三朝本、南监本、北监本、殿本为通校本,以汲古阁本、局本为参校本,谨慎吸收了新出土的墓志材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严格遵循古籍整理规范,审慎去取。《魏书》点校本原有校勘记1993条,修订本校勘记增加到了3306条。其中,删去旧校90余条,新增校记1400余条,改写旧校450余条,沿用旧校(含依体例改动)1450余条。新增校记相当于原有校记的七成。原点校本分段、标点成就卓著,此次修订主要针对原先的错误或新规定要求作了必要的调整。可以说《魏书》修订本是在原点校本基础上的全新升级本。
南齐书(精装)
丛书名: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梁]萧子显撰 王仲荦点校 景蜀慧主持修订
书号:978-7-101-12715-7
定价:200.00元
《南齐书》是梁萧子显所撰记载南朝齐王朝二十四年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该书初名《齐书》,北宋曾巩等校定诸史,为区别于李百药所撰《北齐书》,始以《南齐书》之名通行后世。原书六十卷,今存五十九卷,含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一般认为原有《序录》一卷,现已失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南齐书》,由王仲荦先生点校,宋云彬先生编辑整理,1966年前基本完成点校和编辑工作,1972年出版。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和金陵书局本等版本,以及《宋书》各志、《南史》、《通典》、《册府元龟》、《太平御览》、《资治通鉴》和《通鉴考异》等典籍,吸收了周星诒、张元济、张森楷以及钱大昕等人的校勘考订成果。点校本比较广泛地参校了各种版本,综合前人著述,对清代以来学者的校勘成果汲取尤多,在标点、分段、校勘订误等方面都有不少创见,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为目前最为通行的整理本。
此次修订以百衲本《南齐书》的底本――《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刻宋、元、明初递修本为底本,通校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参校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初刊宋、元、明嘉靖递修本(即“三朝本”)、金陵书局本,全面搜集并深入利用相关文献资料,以原点校本为基础,遵循《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作总则》和工作程序,纠正原点校本中的错讹遗漏,统一体例,弥补不足,对原点校本作适当修订和完善。在充分尊重原点校本成果的前提下,清理复核了原点校本的全部校勘记。点校本原有校勘记1756条,修订本增加到2400余条,其中删去旧校340条,改写旧校660余条,新增校记近1000条。修订本还遵照《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标点分段办法》,修改完善标点,对个别分段进行了调整。
此次修订高度重视前人校理考订成就,广泛收集并吸收清代以降尤其是点校本《南齐书》出版以来学术界的校勘与研究成果,达到了《南齐书》点校整理的新水平。
大唐众经音义校注
丛书名:音义文献丛刊
[唐]释玄应撰 黄仁瑄校注
书号:978-7-101-12494-1
定价:268.00元
初唐释玄应所撰的《大唐众经音义》是一部佛典音义,具有文字、音韵、训诂、辞书等多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大唐众经音义校注》以高丽藏本为底本,校以慧琳本、碛沙藏本等,对书稿进行了校勘和注释,考证了古今字、异体字等;梳理了引书文字;揭示了对音材料的语言属性,注明了梵文源词的拉丁文转写;详细注明了慧琳转录本与玄应原本的歧异,给观察分析玄应音义和慧琳音义的不同提供了方便;书后的词条音序索引和引书(人)索引,极方便学界使用。
尔雅义疏
丛书名:十三经清人注疏
[清]郝懿行撰 王其和、吴庆峰、张金霞点校
书号:978-7-101-12635-8
定价:118.00元
《尔雅》被称为“辞书之祖”,是了解汉语词汇、阅读古书的必备参考书。清代著名学者郝懿行积十四年之力撰成的《尔雅义疏》,注重探求词源、疏释词义、考辨名物,对《尔雅》做了详尽的注释和阐发,是清代学者研究《尔雅》的代表性、总结性著作,在训诂学、经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此书为中华书局《十三经清人注疏》之一种。
国家图书馆藏王国维往还书信集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编
书号:978-7-101-12235-0
定价:1680.00元
《国家图书馆藏王国维往还书信集》收录王国维家书和寄师友信札266通,各家致王国维书札1259通,附录相关书信18通,共1543通2600多页,均为原件彩色影印,其中数百通首次公布于世。往还师友计90多人,有罗振玉、沈曾植、缪荃孙、劳乃宣、陈衍、张元济、张尔田、梁启超、胡适、顾颉刚、、容庚等诸多名家。
王国维对时政的种种关切,对国家民族之所忧患,对人事进退的好恶,对交游向背的去取,以及师友间学术讨论、文字切磋,无不表达于书信。国家图书馆所藏这一批书信,可谓王国维及其师友们学说思想、学术活动的实录,是一宗内容极其丰富的近代史料集。
近思录集解
[南宋]叶采集解 程水龙校注
书号:978-7-101-12681-5
定价:49.00 元
《近思录》由南宋朱熹和吕祖谦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人语录共622条,分类编辑而成。南宋叶采为《近思录》各卷创建纲目和提要,成《近思录集解》,使得原书体例更形明晰完备,理学思想的表达更趋明朗,是《近思录》系列文献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
叶采《近思录集解》国内现存版本多达三十余种。本次点校,以台北故宫藏元刊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收录的元刻明修本和清康熙年间邵仁泓重订本为主要对校本,同时参校明代前期刻本叶采《集解》(简称“明刊本”)、南宋刻本杨伯嵒《泳斋近思录衍注》(简称“杨本”)、清嘉庆年间江永《近思录集注》(简称“江本”),且对叶采集解本中的疑难字句,引历代《近思录》注本中的相关文字注释于当叶之左。
叶采《集解》校点本后,另附明嘉靖年间贾世祥刻本《近思录》(白文)、历代刊钞叶采《近思录集解》之序跋,以便读者全面认知《近思录》及叶氏注本。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刻辞类纂
李霜洁编著
书号:978-7-101-11996-1
定价:160.00元
随着甲骨文的发掘整理,类纂的编纂需求也成为学界的共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华书局出版了《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其编纂体例便成为同类工具书的典范,学界也形成了甲骨资料编写类纂的传统。《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2012年出版,这些甲骨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并没有一部完整的能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类纂。李霜洁在刘钊先生的指导下,专研甲骨,编成了这部类纂,全面吸收已有的成果校补释文,根据拓本和照片制作了准确美观的字形图。
2017年度中华书局双十佳
人文社科类十佳图书
(排名不分先后)
1、《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
2、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3、黄花黎
4、台湾汉语音韵学史
5、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
6、唐代高层文官
7、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何炳棣著作集
8、古琴
9、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
10、京都如晤
《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
薛凤旋著
书号:978-7-101-12276-3
定价:58.00元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件享誉中外的艺术品,更是一卷记载中国城市发展历史的宝贵资料。《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以社会学家般的眼光对社会和人文的深入解剖,还原了一千年前中华国都的繁荣状况和鲜活的市民生活。
本书对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的脉络作了简介,进而说明北宋时期的社会发展动力、城市管理及社会状况,以此为基础,深入考察了《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的每一个细节。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卷分解为两百多个细节,以画中图像来展现汴京这座“新城市”在经济、人文和管理体制诸方面的运行状况。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江晓原著
书号:978-7-101-12721-8
定价:42.00元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是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技史大家江晓原先生在数十年对中外科技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天文地理及医学文化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技术文化所做的系统思考和阐述。通过系统研究,江晓原教授以实事求是的辩证态度、以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求真精神,避开“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伪命题,与读者共同探讨何为“中国古代的技术文化”。
江晓原教授以贯通中西的视野、熔铸古今的学识,从历史上种种趣事出发——《周髀算经》中为什么会蕴藏着惊人的宇宙学说?古代中国到底有没有地圆学说?究竟是谁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中医究竟是什么?——讨论中国古代的伟大成就,精详考辨,去伪存真,有破有立中启迪读者何为对待传统文化的应有态度。
黄花黎
周默著
书号:978-7-101-09889-1
定价:120.00元
作为“木材的历史与文化”探索的肇始,本书结合人类学、民俗学、宗教等方面研究,从海南的历史文化入手,厘清了海南黄花黎自唐以降的历史源流,比较了与其他相关木材的异同,对海南黄花黎的分布、生长与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黄花黎与明式家具的审美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对海南黄花黎现在与将来的命运,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黄花黎》是当代第一部研究海南黄花黎的经典之作。作者从史海中钩沉,于田野间考察,与同辈学人探讨,向海南黎胞学习,历三十年,方成此书。
台湾汉语音韵学史
丛书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李无未著
书号:978-7-101-12448-4
定价:238.00元
台湾汉语音韵学史是中国汉语音韵学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东亚乃至世界汉语音韵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书探讨了台湾汉语音韵学的发端、形成、历史分期和特点,分通论、理论和方法、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现代汉语与方言语音、语音比较七个方面对台湾汉语音韵学史文献进行了全面盘点,梳理了台湾汉语音韵学流派承传的谱系。作者采取了静态和动态结合、横向和纵向结合、学术师承和作者论著结合、整体和个体结合的研究思路,全面展现了台湾汉语音韵学史的面貌,深入讨论了其成就与不足,客观总结了其在东亚乃至世界汉语音韵学史中的价值和意义。该书的研究为关心台湾汉语音韵学史的学者提供了线索,为东亚及世界汉语音韵学史研究提供了资料,为进一步思考音韵学问题提供了参考思路,同时还可满足相关专业教学之需。
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
赵珩著
书号:978-7-101-12714-0
定价:58.00元
六十年来,由于家世的原因与工作的关系,作者与许多具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老辈文化人、学者先后结识,如陈梦家、启功、王世襄、朱家溍、史树青、翁偶虹、邓云乡、吴小如等等,其中一部分保持着比较密切的交往,直至他们离世。而这些老辈文化人、学者,恰好也是中国百余年来大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本书叙述了作者与这些前辈交往的点滴,描摹了他们的音容笑貌,并着力钩沉他们在学术文化上的贡献,从而使本书具有当代文化史的意义与价值,今天的读者也得以据此领略他们的德行与风采。
唐代高层文官
赖瑞和著
书号:978-7-101-12594-8
定价:99.00元
唐代的五大类高层文官:宰相、词臣、史官、财臣、牧守,是唐代最接皇权,最全面掌控国家财赋,以及在地方上治理百姓最重要的官员。这些高层文官,在唐代经历了使职化的过程,从普通的职事高官,演变成皇帝的特使。在这种体制下,皇权得以进一步扩张。
本书通过个案分析,试图阐释唐代高层文官复杂官衔的特征和深层意义,细致解读官员履历材料,展现出级别的升迁或贬黜、职事的清要或边缘、俸禄的丰厚或微薄,使读者深入体会唐代士人宦途沉浮的实态。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
丛书名:何炳棣著作集
何炳棣著
书号:978-7-101-12149-0
定价:128.00元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收入何炳棣先生有关思想制度史方面的论文十五篇。这十五篇论文除了《北魏洛阳城郭规划》和《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两篇外,其他十三篇都发表或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反映了何炳棣先生自明清经济制度史向中国思想史的治学志趣的转向。何先生认为,经济制度史是龙的骨架,思想史是龙的眼睛,何先生最后二十多年,就是在完成“画龙点睛”的学术转向。书中所收每篇论文都反映了何炳棣先生以扎实考据见长的学术功力。
古琴
[瑞典]林西莉著 许岚、熊彪译
书号:978-7-101-12273-2
定价:188.00元
这是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是一个瑞典汉学家学习古琴的传奇经历和体会,其中不仅有对古琴本身的描写,还有关于古琴对古代文人生活的意义,关于古琴与人的命运、与音乐、诗歌的关联。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另一个世界》记叙了作者在北京古琴研究会跟随古琴师王迪学习的经历,以及与许多古琴大师的交往;第二章《乐器》则从琴体、漆与断纹、古琴作坊、琴弦和调音、铭文、琴式等方面谈论古琴本身;第三章《远古及传说》是通过历史故事讲述古琴的文化传承;第四章《桃源梦》集中谈论古琴与古代文人的关系,最后一章是《琴谱和弹奏技巧》。由于作者是外国人,从小学习欧洲古老的鲁特琴,而她在中国学习古琴的1961-1962年,是一个特殊年代,她有幸遇到管平湖、査阜西、溥雪斋这样的一流大师,所以她的这部作品就有一种生动的感性,一种特别的味道,同时有着专业的根基。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古琴艺术著作。
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
戴燕主编
书号:978-7-101-12171-1
定价:36.00元
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思想。通过戴燕教授对何兆武、李学勤、章培恒、王水照、,使我们了解了那个即将过去的时代中发生过的历史,?在巨大的社会变动中,他们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他们又是如何思考历史与未来,如何承上启下的?
一个个学者,体现了一代的学术、思想的风气。这些学者,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精神的脊梁,是学术文化的灵魂。鉴往知来,当今学人只有充分了解上一辈学人的学术及思想,才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在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也是前辈学者的学人心史。
京都如晤
苏枕书著
书号:978-7-101-12674-7
定价:49.50元
旅日作家苏枕书客居京都九年来的第一部通信体随笔集。作者用七年时间,记录京都山川风物之美与旅行、读书所见所感,以优雅细腻之文字呼应时光在京都这座古城的流转。千年古都,见字如面。
A 重点高校、研究机构、书业界专家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中华书局编审 许逸民先生
万圣书园总经理 图书评论家 刘苏里先生
北京大学教授 漆永祥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过常宝先生
清华大学教授 刘东先生
清华大学教授 侯旭东先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魏崇新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孟彦弘先生
著名作家、学者 止庵先生
绿茶书情创始人 绿茶先生
翻译家、文化学者 李家真先生
B 媒体专家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总编辑 杨平先生
《中国图书传媒商报》社长 伍旭升先生
《》海外版副总编辑 李舫女士
资深媒体人 朱学东先生
《中华读书报》副总编辑 王洪波先生
章红雨女士
C 通讯评委(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大学教授 傅刚先生
清华大学教授 李伯重先生
浙江大学教授 胡可先先生
中山大学教授 黄仕忠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 李红岩先生
中央电视台《读书》制片人兼主持人 李潘女士
《深圳晚报》阅读周刊主编 姚峥华女士
《新京报》书评周刊前主编 涂志刚先生
《深港书评》主编 刘忆斯先生
凤凰读书主编 严彬先生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句容古典无调性音乐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