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盛大的结尾——勋伯格《古雷之歌》

2022-07-26 02:33:49

靠谱


Gustav Klimt - 《生命之树》


曲目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 1874-1951)的《古雷之歌(Gurrelieder / Song of Gurre)》作于 1900 - 11 年,由五位独唱者、一位朗诵者、三组男声合唱队、一支混声合唱队与一支大型管弦乐队演出。


歌词节选自丹麦诗人雅克布森(Jens Peter Jacobsen,1847-85)同名叙事诗的德译本(译者 Robert Franz Arnold,1872-1938)。诗取材于丹麦传奇故事,叙述沃尔德玛国王爱上了居住在古雷城堡的托弗公主,海宁王后因嫉妒杀害了托弗;悲愤的国王死后,他的灵魂为寻找托弗,夜夜与鬼魂为伍在田野飘荡。


先看视频直观感受一下




最盛大的结尾


勋伯格《古雷之歌》

文/杨宁


Seht die Sonnefarbenfroh am Himmelssaum
östlich grüßt ihr Morgentraum.
Lächelnd kommt sie aufgestiegen
Aus der Fluten der Nacht,
läßt von lichter Stirne fliegen
Strahlenlockenpracht.


看!那多彩的太阳,在天边的缝隙,
从东方迎接着她的晨梦。
微笑着,她升了起来
从夜浪中,
从眉眼中射出
壮丽的光芒!


1913 年 2 月 23 日,维也纳。一个八声部混声合唱团在近 150 人超大型管弦乐团的支持下,一浪接一浪地唱出如上词句。此时,39 岁的勋伯格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巨大成功。


这是他的《古雷之歌》,一部题材古旧、规模空前的“巨无霸”。观众因为在宏大而瑰丽的音响里舒服地泡了两小时而欣喜若狂,但勋伯格却无动于衷,甚至感到愤怒。


时过境迁,他早已对这部草创于 1900 年却在十年后才完工的作品没了兴趣,决意走上“无调性”这条革命之路,直面人心的阴暗和不安,用紧张激烈的声音刺激凡夫俗子的神经。


旧作如此成功,让他的新事业更无法展开了。他的不满是对的。三个月后,在巴黎,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以直截了当的野蛮砸碎了中产阶级音乐厅文化的安乐乡。


勋伯格当时的“自由无调性”和后来开创的“不自由无调性”——“十二音体系”却至今恶名依旧,多数人听到他的名字就望风而逃。而《古雷之歌》则再无后来者,代表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终结。


丹麦 San Pedro 教堂中一副描绘沃尔德玛国王和海宁皇后的壁画



传说中的古雷城堡


这部作品包含你能想象的一切浪漫:古老的故事,单纯的情节,游吟诗人般张弛有度的动情叙述,动辄数百人造就的变幻多彩却始终透明的音响,都让人禁不住发思古之幽情,陷入声音的巨浪而无法自拔。


多大的“巨浪”呢?从乐谱就可见一斑。据说勋伯格为了这部作品的配器,专门定制了一页有 48 行谱的超大谱纸。莫扎特写于 1788 年的那部被比作朱庇特《第41交响曲》极致欢腾的结尾是这样的,一共10行同时进行:


1813年,《古雷之歌》首演前 100 年,贝多芬写下了热闹非凡、极受好评(如今却被称为烂货)的《威灵顿的胜利》,谱子是这样的,一共 18 行同时进行:



《古雷之歌》的末段——“看!那多彩的太阳!”——则是这样的:




看到深厚的低音之海(蓝紫色)之上弦乐和竖琴的滚滚波浪(蓝色)了吗?看到中高音木管组(浅金色)那闪着金光的点点水沫吗?看到圆号(浅棕色)的坚定支撑之上合唱和小号(黄色)高声齐呼“太————阳————”的壮美场面了吗?真是想想就激动呐……


毫无疑问,这是必须去现场聆听才能识得真面目的作品。而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爱乐乐团今年的新年音乐会就颇有创意和魄力地首度上演这部巨作,由吕绍嘉指挥,应该是华人世界最亮眼的新年音乐会了吧。




素材来源:外滩画报旗下靠谱公众号,特此感谢!

延伸阅读古典时间 | 欧陆浪漫之歌的最后遗响——勋伯格《古雷之歌》


本公益平台原创素材、以及部分来源于期刊和网络已授权的素材,欢迎只为交流和学习的转载,实现原文的文化增值,以达尚音爱乐,人生新境界。对原文作者我们一起深表谢意,如有版权异议,请告知我们!我们当及时处理。




尚音爱乐

shangyinaiyue

聆听世界 感悟人生



长按或轻点后右上角

“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投稿&推荐 shangyinaiyue@163.com.

将音乐推向更深更远处,我的意义

感谢支持专业化、人文化的音乐学习和交流平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句容古典无调性音乐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