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英国音乐剧的辉煌时,不可能不提及其领军人物、炙手可热的制作人卡麦隆·麦金托什,而与麦金托什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现代音乐剧史上的四大名剧:《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
这里强调的是,这四大名剧的后两者的最初创意和剧作轮廓都出自两个法国人之手。他们就是阿兰·鲍伯利(Alan Schonberg),一对并不高产却凭借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审美取向而开创了一个音乐剧创作流派的相互合作堪称完美的搭档。
音乐剧《悲惨世界》经典唱段:
勋伯格1944年出生于法国,父母都是匈牙利人。勋伯格从小天资聪颖,尤其是在音乐方面,他不但有着良好的天赋,更有着浓厚的兴趣。走出校门的勋伯格很顺利的找到了一份歌手的工作,唱流行音乐并自己作曲。
当时法国的舞台上占统治地位的还是轻歌剧,虽然鼎盛时期的百老汇剧作也曾被引进过,但可能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或者语言的隔阂,并没有太多的作品在这个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艺术气质的国度引起大的反响,常常招来法国评论家的批评。不过,视野开阔、头脑敏锐、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当一名歌手的勋伯格还是从中受到启发,觉得在这个领域自己可以较自由的发挥作曲方面的的才华,很可能有所作为。
就在这个时候,勋伯格于阿兰·鲍伯利不期而遇,这是一个对歌词创作有着浓厚兴趣并且已经取得过一定成就的人。对音乐艺术的共同爱好使他们碰撞出了灵感的火花,他们于是开始合作创作流行歌曲,并共同筹备音乐剧的创作工作。要知道在当时的法国这几乎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两位艺术家的艺术抱负和激情当可见一斑。
1973年,这对搭档终于雄心勃勃地推出了他们的第一部音乐剧作品《法国大革命》。由于两人都是流行音乐领域的行家里手了,因此很自然的他们首先是发行了一张围绕“法国大革命”这一主题创作的音乐唱片,。事实证明,他们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当他们在正式推出由这张唱片改编而成的音乐剧时(当时唱片销量已经突破55万张),在几乎没有音乐剧传统的法国居然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
《法国大革命》是一部以历史题材为表现对象的音乐剧,史诗般的描述了著名的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勋伯格在剧中亲自扮演被押上断头台的国王路易十六。凭着该剧的表现,勋伯格和鲍伯利在法国立刻成了为公众所熟知、为媒体所追逐的知名人物。
《法国大革命》的成功给了这两位首次涉足音乐剧领域却有着巨大艺术野心的年轻艺术家以巨大的信心,他们在继续关注欧美主要音乐剧舞台的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如何尽可能的扩大自己乃至法国音乐剧的影响。他们清楚的知道,法国音乐剧要真正在世界音乐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靠模仿或照拌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最大可能的凸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和审美取向。凭着艺术敏感和多年来在流行音乐领域摸爬滚打而对大众口味的了解,他们决定继续《法国大革命》里对历史题材的关注,开创属于自己的音乐剧风格。
事实再一次证明,这勋伯格和鲍伯利的决定是多么正确。之后的创作生涯中,他们仅仅凭着两部史诗般的音乐剧作品《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和《西贡小姐》(Miss Saigon)就开创了一个影响巨大的音乐剧流派,缔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而1996年他们推出的《马丁·盖尔》(Martin Guerre)同样又是一部史诗派音乐剧的精品。
音乐剧《悲惨世界》是勋伯格和鲍伯利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历时数年,呕心沥血,于1978年创作完成的音乐剧作品。但是这部音乐剧从完成到上演再到轰动世界实在是经历了太多的波折。
这部作品在法国巴黎的上演上是在1980年,这是勋伯格和鲍伯利多方奔走了两年的结果。虽然《悲惨世界》在法国的上座率还令人满意,观众和评论界的反响也都不错,但是勋伯格和鲍伯利还是不太满意。他们的目标是凭借这部作品走向世界,而实际上的情况是,英语国家对法语版的《悲惨世界》几乎毫无所知。
法语版的《悲惨世界》在法国本土也未能支撑太久,很快下档。就在勋伯格和鲍伯利几乎要对自己在这一领域的表现绝望时,一个偶然发生的事件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远在英国的麦金托什在朋友的推荐下听到了这张唱片。即使在对雨果的原著小说知之甚少、对法国音乐剧乃至舞台剧存有一定偏见的情况下,麦金托什还是被这张唱片中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所传达出来的激情和活力所打动,凭着多年从事音乐剧而积累起来的经验和艺术直觉,他觉得这里面其中蕴涵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无限商机,大有文章可作。很快,他以他特有的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魄力决定要将这部法语版的音乐剧改编成英文版重新搬上舞台。
当麦金托什找到勋伯格和鲍伯利时,他们当然求之不得。很快计划付诸实践,经过一番磋商,决定有麦金托什重组创作班底,着手改编工作。麦金托什在充分尊重勋伯格和鲍伯利的原版的基础上,找来了《猫》的导演特里沃·南(Trevor Nunn)和舞台设计师约翰·内皮尔(John Napeir),并新增加了一位英国诗人词作者莱茨默尔(Herbert Kretzmer)参与创作英文歌词。
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改编工作很快完成。为了尽可能的消除英语世界和法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隔阂,改编后的《悲惨世界》通过其巧妙的情节安排和叙述手法的灵活运用,更加突出了故事的戏剧性效果和雨果赋予原作的关于正义、平等和人道主义的思考,具有深刻思想性,并保持了麦金托什作品一贯的场面恢弘的传统。
,讲述了主人公冉·阿让的坎坷经历。,19年之后才被假释。但是他已经受够了没有自由的监禁生活,于是千方百计的逃脱了假释,改名并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成了一个工场主,还当上了市长。与此同时,一生坚持“正义”的警长沙威却一直没有放弃抓他归案的努力,为了帮助一个受伤的女工芳汀和一个被马车撞死的人,冉·阿让在沙威面前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他们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纠缠。由于已经答应女工临死前的嘱托,冉·阿让带着芳汀的私生女珂塞特开始逃亡,沙威穷追不舍。后来珂塞特爱上了一个参加革命工作的学生马吕斯,而冉·阿让则因为曾经坐牢的经历而受到马吕斯的歧视。,,马吕斯也身受重伤,被及时赶到的冉·阿让冒死救出。不过这一切处于昏迷状态的马吕斯并不知情,倒是沙威警长终于被冉·阿让的仁慈和宽厚的精神所感动,他决定放弃追捕,但同时他一生恪守的原则被彻底击溃,在绝望中跳河。马吕斯和珂塞特的婚礼上,一个偶然的插曲使得他终于知道了被救的真相,于是他们赶到了冉·阿让的住处,此时经历了太多苦难的老人已经生命垂危。他们达成了和解,珂塞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冉·阿让在亲人的怀抱里死去。全剧在主题曲“你是否听到人民的歌声”中结束。
1985年10月8日,英语版《悲惨世界》终于在伦敦西区首演,立刻征服了英国的观众和向来以苛刻著称的英国戏剧评论界。1987年3月12日,《悲惨世界》移师百老汇,引起了更大的轰动,创下了惊人的票房,更是一举夺得1987年托尼奖最佳音乐剧、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词曲、最佳舞台布景设计、最佳灯光效果等多项大奖。很快,这部音乐剧在世界各地都开始了演出,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在英国还举办了庆祝《悲惨世界》演出10周年的盛大音乐会,谢幕时17个国家的冉·阿让的扮演者走上舞台,合唱主题曲“你是否听到人民的歌声”,“你是否听见人民在歌唱?你是否听见远处的鼓声?他们会带来美好的未来,一个美好的明天!”场面宏大热烈而感人,令笔者走笔至此,也不觉热血沸腾。
推荐阅读:
开启音乐剧《悲惨世界》创作之门
——鲍伯利和勋伯格的音乐剧世界
全球音乐剧行业的百科全书级剧作
带你进入世界名剧《西贡小姐》《悲惨世界》背后的故事.....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推送
------------------
“论文”“剧场安全”“舞台监督”“昆曲”
“书目”“剧场调研”“专访”“古典音乐”“戏剧溯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句容古典无调性音乐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