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 争议中闪耀最哲学的音乐思想光芒

2022-04-14 19:48:47

1883年2月13日,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在前往威尼斯避寒旅行期间,因心肌梗塞病死于威尼斯的温德拉敏宫中。


▲ 瓦格纳纪念音乐会(乔纳斯·考夫曼/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

1. Vorspann

2. Der fliegende Holländer - Ouvertüre

3. Richard Wagner - Eine Faust-Ouvertüre

4. Rienzi 

5. Ouvertüre

6. Lohengrin

7. In fernem Land

8. Hans Werner Henze (geb. 1926) - Fraternité: Air pour l'orchestre

9. Tannhäuser - Inbrust im Herzen

10. Ouvertüre

11. Applause

12. Abspann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德国作曲家,以其歌剧闻名。理查德·瓦格纳不同于其他的歌剧作者,他不但作曲,还自己编写歌剧剧本。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理查德·瓦格纳一开始是延续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贾科莫·梅耶贝尔的浪漫主义传统,但后来提出了整体艺术的概念,整合了诗歌、视觉艺术、歌剧及剧场,并在1849至1852年间提出许多的论述。瓦格纳后来将这些概念放入由四部歌剧组成的系列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共花了26年的时间才完成。

理查德·瓦格纳后期的作品以其复杂的音乐织度、丰富的和声及配器法著称,另外他也在作品中灵活的使用主导动机,也就是会和特定人物、地点或是事物一起出现的一到两个小节音乐。理查德·瓦格纳在音乐语言上的一些进展,例如极度的半音体系以及快速变换的调性,也影响古典音乐的发展。瓦格纳的崔斯坦与伊索德可以算是现代音乐的开始。

理查德·瓦格纳曾建造自己的歌剧院,也就是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其中有许多新颖的设计,此歌剧院是为了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而兴建,《帕西法尔》也是在这里首演。后来的拜罗伊特音乐节也在此固定演出瓦格纳的十部乐剧。在瓦格纳建造歌剧院时,他对于音乐及戏剧的想法又改变了,他也将一些传统形式引入他最后几部作品中,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

在理查德·瓦格纳的最后几年生命中,、动荡的爱情以及贫穷。他在音乐、,尤其是其中的反犹太词句。他的概念在许多二十世纪的艺术中可以看出踪迹,其影响包括哲学、文学、视觉艺术及戏剧。

瓦格纳1813年出生于莱比锡,出世6个月,在警察局当职员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母亲不久改嫁给一个演员兼剧作家。不久全家就搬到继父工作的德累斯顿。瓦格纳在继父关照下,受到了最初的艺术熏陶,他对戏剧和音乐十分感兴趣。1827年,全家又迁回莱比锡。在莱比锡布商大厦剧院,他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深受感动。1831年,他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作曲,一年后,他创作了贝多芬风格的《C大调交响曲》。

1832年,经他哥哥介绍,到维尔茨堡任合唱指挥。同年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完整的歌剧作品《仙女》。之后,他又先后在马格德堡和柯尼斯堡的担任音乐指挥。

1836年第一次结婚,次年前往当时俄国的里加任一家歌剧院的音乐指挥。1839年因为债务,乘船逃往伦敦。1840年至1841年在巴黎度过。1842年返回德国德累斯顿,任萨克森王国宫廷乐队指挥。

理查德·瓦格纳的第二任妻子柯西玛,李斯特的女儿

,失败后被通缉,。在巴黎期间,认识了李斯特,后来娶了李斯特的女儿柯西玛为妻。1861年通缉令解除后,回到德国,住在威斯巴登的Biebrich镇。

1865年开始,得到了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赞助。

1883年2月13日,在前往威尼斯避寒旅行期间,因心肌梗塞病死于威尼斯的温德拉敏宫中。

瓦格纳的儿子齐格弗里德·瓦格纳也是作曲家。


▲ 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杜达梅尔)


作品

《瓦格纳作品目录(Wagner-Werk-Verzeichnis)》(WWV)中收录的他的作品共有113件,其中包括未完成的以及计划中的。

歌剧

瓦格纳的剧作是他最主要的艺术遗产。大部分作曲家通常都把编写歌剧剧本(包括台词与歌词)的任务交给别人完成,但瓦格纳却撰写自己的剧本,他称之为“诗篇”。

1849年起,瓦格纳极力推崇一种新的歌剧观念,即称为“音乐剧(music drama)”(不过他后来放弃使用了这个词),在这种剧作中,各个音乐、诗歌和戏剧元素都被融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整体艺术”。瓦格纳创造了一种新的作曲风格,使得管弦乐队与歌手的地位同样重要。之后的剧作中,管弦乐队的地位体现在表达主导动机以及具体的人物、地点、情节元素。这些元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了戏剧的进展。虽然“音乐剧”是瓦格纳专用的,但许多作家都如此称呼这样的剧作。

早期作品(至1842年为止)

瓦格纳的最早尝试创作的歌剧大部分都未完成。被他放弃的作品包括17岁时写的田园歌剧《恋人的心绪》,它是基于歌德的同名诗篇创作而成;1832年写的《婚礼》1832年;1837-1838年写的歌唱剧《男人比女人更狡猾》。1833年创作的《仙女》在这位作曲家的一生中没有出演过,另外1836年的《禁恋》在第一次演出后遭到撤回。1842年,《黎恩济》首演,它是瓦格纳第一个成功上演的歌剧。这些早期作品的创作风格总体上是较传统的——相对更复杂的《黎恩济》清晰地显示其创作深受斯蓬蒂尼(Spontini)和梅耶贝尔(Meyerbeer)的大歌剧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瓦格纳后来的创新,那样的创新才决定了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瓦格纳后来谈道他并不认为这些作品(work)是他全部作品(oeuvre)的一部分,且拜罗伊特音乐节中也没有表演过这段时期的作品,甚至过去几个世纪中都几乎没有上演过(只有《黎恩济》的序曲偶尔会在音乐会上演奏)。在2013年,为了纪念作曲家肖邦诞辰,《仙女》《禁恋》《黎恩济》等三部歌剧在莱比锡和拜罗伊特演出。

“浪漫主义歌剧”(1843-1851年)


瓦格纳的手稿:《漂泊的荷兰人》的开幕序曲,其中有他给出版商的笔记

瓦格纳1843年的《漂泊的荷兰人》宣告着他的创作阶段进入了中期。随后他又分别在1845年与1850年创作了《唐怀瑟》和《罗恩格林》。这三部歌剧有时被称作瓦格纳的“浪漫主义歌剧(romantic operas)”。由于这些剧作,他之前凭借《黎恩济》建立起的在德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1849年起他就放弃了这种创作风格,不过有时他还会修改《漂泊的荷兰人》与《唐怀瑟》。一般认为这三部歌剧代表了瓦格纳艺术历程中重要的发展阶段,在音乐和歌剧的主题处理、情感表达以及编排方面达到了成熟的地步。拜罗伊特音乐节精选内的作品中这几部属于比较早的成熟剧作,瓦格纳辞世后柯西玛还遵照他的遗愿在拜罗伊特音乐节上安排了三者的演出。此三部歌剧(包括改编版的《漂泊的荷兰人》和《唐怀瑟》)仍继续在世界各地定期演出并录像,这些歌剧也使得他健在时便名声大噪。

“音乐剧”(1851-1882年)


开始创作《尼伯龙根的指环》


布伦希尔德,是一名女武神。1910年亚瑟·拉克姆作此插画

《尼伯龙根的指环》(通常简称《指环》或《指环》系列)是其代表作之一。《指环》是由四部歌剧组成的系列,剧中的许多元素来自日耳曼神话——多数来自后来的北欧神话——尤其是古诺尔斯语的《诗体埃达》与《沃尔松格萨迦》以及中古高地德语的《尼伯龙根之歌》。瓦格纳专门凭着他对头韵的理解改进了这几部歌剧的剧本,头韵在古日耳曼诗歌中有用到。瓦格纳对古希腊戏剧的认知也影响了这四部歌剧,在古代的雅典节日四联剧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在他的文章《歌剧与戏剧》中也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指环》系列的前两部《莱茵的黄金》与《女武神》分别在1854年与1856年完成。《莱茵的黄金》中,“几乎没有“现实主义”(以及)表达感情的音乐片段”使得瓦格纳已经非常接近他1849-1851年文章中所谈及的音乐理想了。事实上《女武神》中含有咏叹调[第一幕中齐格蒙德(Siegmund)演唱《暴风雨(Winterstürme)》即为一例],另外女武神出现时的准合唱也体现了更多的“歌剧”特点,但巴里·米灵顿(Barry Millington)评论道“(这是)最完美地体现《歌剧与戏剧》中的理论的一部音乐剧了……它成功将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在音乐表达上没有太大的牺牲。


转而创作《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与《纽伦堡的名歌手》

在为《指环》系列的第三部分《齐格弗里德》谱曲时,瓦格纳暂时放弃了它的创作;在1857年至1864年间他一直在写一部爱情悲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简称《特里斯坦》)以及他成熟作品中仅有的一部喜剧《纽伦堡的名歌手》(简称《名歌手》),这两部作品也是经典歌剧的一部分。


弗朗茨·贝兹,演唱了《纽伦堡的名歌手》中的角色汉斯·萨克斯(Hans Sachs)以及《指环》系列中的角色奥丁(Wotan)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音乐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许多人认为这部作品标志着对传统和声与调性的放弃,并为20世纪的古典音乐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瓦格纳认为这部歌剧完美地实现了他有关音乐剧的理论,其戏剧元素之间体现了“转换的艺术(the art of transition)”,而声乐与管弦乐之间也平衡得较好。1859年作品完成,而在1865年6月慕尼黑进行了首演,是次演出由比洛(Bülow)指挥。

早在1845年瓦格纳即设想过《纽伦堡的名歌手》应成为《唐怀瑟》的喜剧“装饰品(pendant)”。和《特里斯坦》很像的是,它于1868年6月21日也在慕尼黑首演,同样是比洛指挥,并立即大获成功。巴里·米灵顿称《名歌手》是“一部华丽的、感性的音乐剧,因剧中蕴含着温暖的人性而广受赞赏”,但因为作品中有着强烈的德国民族主义色彩,、反犹太主义的例子。

完成《尼伯龙根的指环》

瓦格纳回头继续为《齐格弗里德》的最后一幕配乐并继续完成《指环》的最后一部歌剧《诸神的黄昏》时,他的创作风格有所改变:从《莱茵的黄金》与《女武神》的听觉世界变得更为“歌剧化(operatic)”,不过其中还是充满了他作曲的创新,并在剧中多处设了主导动机。出现这种现象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瓦格纳是倒着撰写《指环》系列的剧本的,所以《诸神的黄昏》的剧本要比《莱茵的黄金》更为“传统(traditionally)”;然而,他对整体艺术的追求变得松懈了。创作风格的改变也让瓦格纳在创作《特里斯坦》《名歌手》与巴黎版本的《唐怀瑟》时作曲技巧有所提升。从《齐格弗里德》的第三幕开始,旋律中的半音和复杂的和声增多,对主导动机的处理也更为娴熟。

从1848年瓦格纳为《指环》规划的第一份草稿到1874年完成《诸神的黄昏》一共用了26年。要演出《指环》一共需要大约15个小时,目前仍在定期演出的剧作中,如此长的还仅此一部。

《帕西法尔》

瓦格纳最后一部歌剧《帕西法尔》作于1882年,是他唯一一部专门为他的贝罗伊特节日剧院所作的歌剧,被称为“剧场庆典节日剧(Bühnenweihfestspiel)”。此剧的故事情节是受到有关圣杯的传说的启发而创作的。其中也有些内容来自中的出家,是在瓦格纳阅读叔本华的著作时读到的。瓦格纳对柯西玛说这是他“最后一张牌(last card)”。这部作品仍因其在、性、表达上处理不当而存在争议;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言,此作仍存在德国种族主义以及反犹太主义。尽管这部歌剧被路德维希二世形容说“它(是)最基督化的作品(this most Christian of works)”,但乌尔丽克·基兹丽(Ulrike Kienzle)评论道“瓦格纳虽然了解了教的神话,但《帕西瓦尔》的形象与精神上的内容都很特立独行,违背了教的教条。在音乐上,这部歌剧代表了瓦格纳的风格进一步升华,巴里·米灵顿如是评论:“(这是)一部精致的配乐,它拥有着超凡的美丽与优雅。


非歌剧音乐



安德雷·吉乐认为瓦格纳的音乐震耳欲聋。图为1869年4月18日报刊L'Eclipse的封面


除了创作歌剧以外,瓦格纳还谱写过一些乐曲,不过数量较少。他的音乐作品有C大调交响曲 (瓦格纳)(19岁创作)、《浮士德序曲》(仅完成了交响乐的主题部分)、一些序曲、合唱曲以及钢琴曲。除去歌剧之外,人们最常演出的瓦格纳作品要数室内管弦乐《齐格弗里德牧歌》;它和《指环》系列的主题有几分相似。无论是最早的钢琴版本,还是有管弦乐伴奏的《魏森冬克之歌》也经常被演出。《美国百年纪念进行曲(American Centennial March)》(1876年作)与《信徒们的爱之宴》相对表演的要少一些;后者是1843年为德累斯顿而作,由男合唱团与管弦乐团来演出。


与犹太、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有一非正式的禁令,以色列国内从不上演瓦格纳的作品,不过这些年来稍有松动。


▲ 《女武神》(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

Christiane Libor, Sopran (Sieglinde) 

Endrik Wottrich, Tenor (Siegmund) 

Georg Zeppenfeld, Bass (Hunding) 

Marc Minkowski, Dirigent 



代表作品一览


     歌剧

  • 仙女(Die Feen 1833-34,首演于1888年)

  • 禁恋(Das Liebesverbot oder Die Novize von Palermo 1834-36,首演于1836年)

  • 黎恩济(Rienzi, der Letzte der Tribunen 1837)

  • 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änder,1843)

  • 唐怀瑟(Tannhäuser,1845)

  • 罗恩格林(Lohengrin,1848)

  •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1859)

  • 纽伦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1867)

  • 尼贝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

    • 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1854)

    • 女武神(Die Walküre,1856)

    • 齐格菲(Siegfried,1871)

    • 诸神的黄昏(Götterdämmerung,1874)

  • 帕西法尔(Parsifal,1882)

  • 管弦乐改编

  • 格鲁克歌剧《依菲格尼亚在陶里德》序曲 重新配器

  • 管弦乐

  • C大调交响曲

  • 浮士德序曲

  • 齐格弗里德牧歌

  • 歌曲

  • 5首魏森东克的歌



整碟收藏、欣赏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收藏此碟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欣赏瓦格纳《罗恩格林》前奏曲(克劳迪奥·阿巴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句容古典无调性音乐社团